查询基地
教育活动
党史国史教育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首页> 教育活动> 党史国史教育

新泰市关工委多措并举 续写普法教育新篇章

      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,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意识,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,是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。新泰市关工委结合本地实际,确定了“法制意识从娃娃抓起”的指导思想,健全工作体制,壮大工作队伍,创新工作举措,立足于教育和保护,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,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。先后获得了由国家司法部、中央综治办、中国关工委联合表彰的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组织奖,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表现突出集体、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。

      一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,把青少年普法教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。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,成立了由市委领导任组长,市综治办、团市委等11个部门、20个乡镇(街道)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,各成员单位分别签订《责任书》, 把“重点青少年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”的推进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进行统一考核,建立了定期督查、严格考核、情况通报和联席会议制度。各乡镇(街道)依托综治工作中心设置了青少年事务办公室,在有条件的60余个中心社区(村)设置了青少年服务站,明确青少年事务专办员,为青少年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。将每年4月份作为全市青少年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月”,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普法教育。将近年来新泰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例制成展板,请办案人员系统讲解,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形象、直观的法制教育,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。

      二、动员“五老”队伍,壮大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工作力量。为进一步发挥“五老”在青少年普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,成立了“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”,组织宣讲团到全市各中小学、街道社区和农村,加强对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的力度,营造普法教育的良好氛围,使广大青少年在实践和教育活动中了解国家法律体系,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,使青少年知法、守法,引导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正确运用法律,全面提升青少年法律素质。

      三、创新活动载体,使普法教育工作更富成效。把普法教育与法治学校创建紧密结合,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、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,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。向青少年发放“法援绿卡”,免费提供法律援助;编辑出版平安文化漫画系列读本;协调配合相关执法部门,举办模拟法庭、以案说法等活动,录制《人民法官谈青少年道德教育》专题片;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站、黑板报、宣传栏、电子屏、广播站等阵地,广泛宣传活动的目的及重大意义,努力使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。为引导动员广大青少年参与平安新泰创建活动,市关工委联合团市委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法律知识学习竞赛活动,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、辅导班、培训班等形式,组织广大青少年学习《宪法》、《民法》、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、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、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等法律法规,切实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。积极穿针引线,为80多处中小学聘请了义务法制辅导员,举办各类法制教育活动350多场次,受教育未成年人达30多万人。与市教育局、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共同创办了“红领巾交警队”、“红领巾交通安全培训学校”,维护了交通秩序,培养了未成年人的执法意识和守法自觉性。积极开展未成年人自护教育,创建“少年模拟法庭”,聘请专家授课和模拟演示,进一步提高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。为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,探索参与社会管理、引导青少年的有效途径,举办“网络文明与青少年健康成长”知识讲座,全市6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讲座;举行远离网吧万人签名启动仪式,引导全市青少年远离网吧,健康上网。建立“青少年学习教育阳光课堂”,联合政法委等部门,从全市政法、教育、劳动等部门抽调60名同志作为阳光课堂辅导员,针对青少年的不同特点,通过举办法制教育讲座、观看法制教育警示片等方式,开展形式多样、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。目前,全市18个社区、1个职业学校已建立“阳光课堂”。

      四、开展第二届“关爱明天、普法先行”——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。第二届“关爱明天、普法先行”——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新泰市影剧院成功举办。邀请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、聊城市东昌府区检察院原副检察长白云同志作了法制教育报告,1500多名师生聆听,台上台下互动,引起了强烈反响。新泰市关工委以此为契机,在全市全面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,掀起了青少年普法新高潮。

      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,是新形势下,党和国家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举措,是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促进社会和谐、家庭幸福的大事,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。新泰市关工委严格按照上级关工委的要求,严把普法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关,在实践中探索,在前进中总结提高,把普法教育工作看做关工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,长期不懈地抓下去。

 
(责任编辑:taianggw)

友情链接